为了正确适用法律,统一执法尺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和**高人民法院《民事案件案由规定(试行)》等司法解释以及其他有关法规、规章的规定,结合司法实践,江苏省**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对当前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中亟待解决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现将讨论意见纪要如下:
一、关于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的一般规定
1、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应当坚持公司形态法定,有限责任,公司资本确定、维持、不变,股权平等,资本多数决,公司自治等公司法原则。
2、审理适用公司法案件应当注重维护公司社团法律关系的稳定性;衡平各方主体的利益,优先保护善意第三人的利益;重视行政规章的参照适用。
二、关于公司诉讼案件类型和诉讼主体
(一)股东权纠纷
3、股东权确权纠纷。
股东与公司之间发生争议的,应列股东与公司为诉讼主体;股东之间、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之间发生争议的,应列争议双方为诉讼主体,必要时公司可以作为当事人参加诉讼。
4、股票及出资证明书交付请求权纠纷。
公司成立后拒绝交付出资证明书或股票,股东可以公司为被告提起给付之诉。(《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第三十条、**百三十六条).
5、股份转让侵权纠纷。
公司违反法律或公司章程规定限制股东转让股权的,或者以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强制转让股权或强行代转让方决定股权转让价格、付款时间或其他条件的,权利受侵犯的股东可以公司为被告提起侵权之诉。(《公司法》第三十五条)
股东以优先购买权被侵害提起诉讼的,应列股权转让方为被告,股权受让方为第三人。
6、优先认购权纠纷。
股份有限公司以当年利润分派新股,以及股东大会对向原有股东发行新股的种类及数额作出决议,侵犯股东优先认购权的,股东可以公司为被告提起侵权之诉。(《公司法》**百三十七条、**百三十八条)
7、办理股权转让手续请求权纠纷。
公司不及时变更股东名册和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变更登记的,股权转让方和受让方均可以公司为被告提起办理转让手续请求之诉。转让合同中约定转让方有协助义务而转让方不予协助的,受让方可以将转让方和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公司法》第三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
8、股东会议表决权纠纷。
因表决权效力发生争议的,以公司为被告,其他利害关系人为第三人。
股东会议侵害股东表决权的,股东可以公司为被告提起侵权之诉。(《公司法》第四十一条)
9、股东知情权纠纷。(《公司法》第三十二条、**百一十条、**百七十六条)
10、公司盈余分配权纠纷。(《公司法》第四条,**百七十七条)
11、公司剩余财产分配纠纷。
公司清算过程中,股东提起剩余财产分配给付之诉的,应列清算组为被告。公司未解散或未清算的,股东以公司为被告提起公司剩余财产分配诉讼的,应当不予受理。(《公司法》**百九十五条)
12、公司决议侵害股东权纠纷。
因股东会决议、董事会决议受到侵害的公司股东请求确认股东会决议或董事会决议无效或撤销的,应列公司为被告。(《公司法》**百一十一条)
13、股东会召集权纠纷。
董事会未依照公司法以及公司章程规定召开股东会或不按时召开股东会,股东起诉要求董事会召集股东会的,应列公司为被告。(《公司法》第四十三条**款、**百零四条。)
14、公司解散请求权纠纷。
公司出现《公司法》第—百九十条规定的公司解散情形,股
东起诉要求解散公司的,应以公司方被告。
(二)损害公司权益纠纷
15、股东不履行对公司义务纠纷。
股东未缴纳或未足额缴纳所认缴的出资额,公司可以该股东为被告要求其补缴出资。(《公司法》**十五条)
股东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的,公司可以该股东和公司成立时的其他股东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十八条)
公司起诉违法抽回出资或股本的股东返还出资或股本的,可列帮助抽逃出资的股东、董事、经理等共同侵权人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公司法》第三十四条、第九十三条)
股东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第四十一条、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买卖股票的,公司可以该股东为被告要求其给付所得收益。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过程中,由于发起人的过错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损害的,公司可以发起人为共同被告要求其承担连带责任。 (《公司法》第九十七条)
股东、董事、经理及其他人侵占公司印鉴、财务帐册的,公司可以侵占者为被告要求其返还,并赔偿因此给公司经营造成的损失。公司公章被侵占,公司以董事长签名的诉状起诉的,应当受理,但董事长已被股东大会罢免的除外。(《公司法》第五十九条)
16、董事、监事、经理损害公司利益纠纷。
董事、经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公司可以董事、经理为被告要求其停止侵害、给付因竞业禁止行为所获得的收益或赔偿损失。(《公司法》第六十一条)
17、股东代表诉讼。
公司**管理人员或控股股东等以不当行为侵害公司利益,公司在不当行为控制之下不能或怠于以自己名义主张权利,公司股东代表公司利益对不当行为人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应予受理。提起诉讼的原告应是公司现任股东,被告应是作出不当行为的董事、监事、经理等**管理人员、控股股东以及相关交易的相对人,公司应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三)与公司有关的合同纠纷
18、出资合同纠纷。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未按出资合同或章程的规定履行出资义务,公司成立后或设立失败的,其他已足额出资的股东可以以未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公司法》**十五条**款)
因公司实有资本不足,公司股东对外承担公司债务的,有权向未足额出资的股东追偿。
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不成或募股批准被撤销的,已经缴纳出资的认股人可以以发起人为被告提起诉讼,要求其返还出资及利息。 (《公司法》第八十六条、第九十一条、第九十七条)
19、出资(股权)转让纠纷。
20、债权转股权纠纷。
21、公司合并纠纷。
22、公司分立纠纷。
23、上市公司收购纠纷。
24、中外合资经营合同纠纷。
25、中外合作经营合同纠纷。
三、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认定
26、公司或其股东(包括挂名股东、隐名股东和实际股东)与公司以外的第三人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的,应根据工商登记文件的记载确定有关当事人的股东资格,但被冒名登记的除外。
27、股东(包括挂名股东、隐名股东和实际股东)之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时,除存在以下两种情形外,应根据工商登记文件的记载确定有关当事人的股东资格:(1)当事人对股东资格有明确约定,且其他股东对隐名者的股东资格予以认可的;(2)根据公司章程的签署、实际出资、出资证明书的持有以及股东权利的实际行使等事实可以作出相反认定的。
实际出资并持有出资证明书,且能证明是由于办理注册登记的人的过错致使错误登记或者漏登的,应当认定该出资人有股东资格。
28、股东(包括挂名股东、隐名股东和实际股东)与公司之间就股东资格发生争议,应根据公司章程、股东名册的记载作出认定,章程、名册未记载但已依约定实际出资并实际以股东身份行使股东权利的,应认定其具有股东资格,并责令当事人依法办理有关登记手续。
29、认定工商登记文件记载的股东以外的人为股东的,不得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有关股东身份的禁止或限制性规定。
30、股权转让人、受让人以及公司之间因股东资格发生争议的,应根据股东名册的变更登记认定股东资格。公司未办理股东名册变更登记前,受让人实际已参与公司经营管理,行使股东权利的,应认定受让人具有股东资格,并责令公司将受让人记载于股东名册。
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办理完毕工商和(或)股东名册变更登记手续股权方发生转移的,未办理完毕工商和(或)股东名册变更登记手续之前,仍应认定转让人为公司股东。
31、股东之间约定公司全部出资由一名股东投入,其他股东不出资,也不享有股东权利的,应认定该公司实为个人独资企业。公司内部的权利义务关系按股东之间的约定处理;公司对外债务应由出资人承担无限责任,其他挂名的股东在其认缴出资的范围内承担补充清偿责任。
32、以根本不存在的人的名义或盗用他人的名义出资并登记为股东设立公司的,应认定实际出资人为股东;因此导致出现一人公司的,应当由冒名人对公司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33、公司实有资本未达到法定**低限额的,不具有法人资格,各出资人均不具有合法的股东资格,出资人之间为合伙关系。
四、关于设立中公司民事责任的承担
34、设立中公司是指为履行公司设立必要行为而存在的组织, 始于公司章程或设立协议签订之日,终于公司营业执照签发之日。
公司设立必要行为是指以公司设立为直接目的以及为创造公司法所规定的公司设立的必要条件而进行的法律上、经济上所必要的行为。
35、公司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为公司设立必要行为的,其法律后果应当由成立后的公司直接承担,债权人可以公司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
36、公司发起人以设立中公司名义对外为设立公司非必要的民事行为的,债权人只能要求公司发起人承担民事责任,但成立后的公司对该行为予以承认的,可以要求成立后的公司承担民事责任。
37、公司发起人以自己名义为公司设立行为的,债权人可以直接以该发起人为被告起诉要求其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公司追认发起人行为或该行为的利益归于公司的,债权人可以选择该发起人或成立后的公司为被告要求其承担民事责任,但债权人一经选定被告后,不得再行变更。
38、公司正在设立中或公司设立失败的,发起人之间对内和对外应承担的民事责任适用有关合伙组织或合伙型联营的法律规定:
(1)公司发起人因设立公司的必要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应由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发起人对外承担责任后,可以按协议要求其他发起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2)公司发起人以自己名义为设立公司必要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债权人有权选择由该发起人承担或要求全体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3)公司发起人以设立公司名义为设立公司非必要行为所产生的债务,其他发起人追认的,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发起人以自己名义为设立公司非必要行为所产生的债务,由该发起人自己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五、关于股东瑕疵出资及其民事责任的认定
(一)股东瑕疵出资的审查认定 .
39、就股东是否存在出资瑕疵,在原告提供足以对股东出资存在瑕疵产生合理怀疑的证据后,由股东举证证明其已出资到位。
40、股东以其对第三人享有的债权作为出资的,应当认定为无效。但以转让不受限制的非记名公司债券等债权性质的有价证券用作出资的,或用以出资的债权在一审庭审终结前已经实现的,应当认定为**出资。
41、股东以土地承包经营权、采矿权等用益物权出资的,应当承认其出资效力,但未履行法定手续的除外。
42、股东以其在其他公司的股权作为出资的为**出资,但未履行股权转让法定手续或损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的除外。
43、企业改制过程中,股东以其所有的、经过评估确认的企业净资产作为出资的,应认定其出资效力。
44、以房屋、土地使用权,车辆,船舶等作价出资,已交给公司使用但未办理权属转让法定手续的,不应认定其出资效力。但在要求公司股东承担瑕疵出资责任的诉讼中,一审庭审终结前已办理有关权属转让法定手续的,可认定股东已履行出资义务;诉讼中未涉及股东瑕疵出资责任的,在权利人主张时已补办有关权属转让法定手续的,应认定股东已履行出资义务。
股东既未将上述财产交付公司使用,也未在诉讼前办理有关权属转让法定手续的,应认定股东未履行出资义务。
45、股东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等出资,未依法进行评估作价且出资人不能证明其作价与实际价额相符的,债权人主张股东出资不足的,人民法院应当在委托中介机构评估后,对股东是否足额出资作出认定。
46、公司成立后股东补资的,一般应予准许。人民法院不应以未履行验资手续为由认定补资无效,但股东补资意思应当表示明确,且有合法的原始凭证入帐,财务帐册相关科目有合法记载。
47、股东补资后公司短期内将该笔资金和财产用于清偿其关联企业等特定债权人的债务或转给其他与其无债权债务关系的单位或个人的,可以公司与股东恶意串通认定补资无效。
股东诉讼前补资或者补资前公司实有资本已达到法定**低限额的,应对前款中的特定债权人范围从严确定;股东在诉讼中补资或者补资前公司实有资本未达到法定**低限额的,应从宽确定。
48、债权人应承担股东补资存在规避法律意图的初步举证责任,证明程度为根据举证对其资金流向和使用足以产生合理怀疑。然后由公司及其出资人就资金流向和使用承担举证责任。
49、股东在公司成立前未实际足额出资或将其缴纳的出资款抽回的,应认定为虚假出资;股东在公司成立后抽回的,应认定为抽逃出资,但根据出资款的来源、抽逃的时间等足以证明其有虚假出资意图的视为虚假出资。
(二)关于瑕疵出资的股东应承担的民事责任
50、股东虚假出资的,应当对公司承担补足出资的责任;其中对因股东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导致的出资不足部分,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应与该股东对公司承担连带责任。
51、股东虚假出资导致公司实有资本低于法定**低限额的,公司不具备独立的法人资格,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股东之间按照合伙关系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补资前公司实有资本未达法定**低限额的,对补资前形成的债务,在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时,补资前的公司股东应当承担连带清偿责任。
52、股东虚假出资导致公司实有资本虽然没有达到公司章程记载的数额但达到法定**低限额的,公司具备法人资格,公司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出资不足的股东应当在出资不足的范围内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补充清偿责任;其中对因股东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导致的出资不足部分,公司的债权人有权诉请公司设立时的其他股东承担连带责任。
已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在承担责任后可以以违反出资协议为由向未足额出资的股东行使追偿权,未足额出资的股东按其实际出资额与应出资额的差额的比例承担责任。股东之间有特别约定的从约定
股东之间的追偿诉讼与债权人诉公司和股东的诉讼应分案处理。
53、股东抽逃出资的,公司有权诉请其返还出资并赔偿损失,帮助该股东抽逃出资的其他股东、董事、经理等共同侵权人承担连带责任。
股东抽逃出资的,公司不能清偿债务时,公司债权人有权诉请其在所抽逃出资的范周内就公司债务承担清偿责任。
54、公司法关于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出资违约责任和差额填补责任的规定适用于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
六、关于股权转让纠纷的审理
(一)股权转让合同效力的认定
55、对股权转让合同的效力进行审查认定,应当依据《民法通则》、《合同法》、《公司法》以及其他法律、法规,并参照与《公司法》有关的行政规章的相关规定。
56、订立股权转让合同的主体不合法或股权为法律禁止转让的,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57、当事人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签订股权转让合同的,另一方可以依据合同法规定申请撤销合同,其中损害国家利益的,应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无效。
58、当事人仅以转让方未出资、出资不足或抽逃出资为由请求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
订立合同时转让方隐瞒未足额出资或抽逃出资的事实的,受让方可以请求撤销合同。
59、股权转让导致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全部归于一人,或导致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人数少于5人,当事人以此主张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的,不予支持,可告知其申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注销公司或变更企业形态。
60、公司股东违反章程规定与他人签定股权转让合同的,应认定合同无效,但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1)章程的该规定与法律规定相抵触的;(2)章程的该规定禁止股权转让的;(3)经股东会三分之二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东同意的。
61、办理公司变更登记和工商变更登记是股权转让的法定程序,不是股权转让合同的生效要件。人民法院不应以当事人未办理有关变更登记手续而认定股权转让合同无效。但当事人不能以股权转让合同为由对抗工商部门就同一标的已完成的股东变更登记。
62、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向公可以外的人转让股权,未履行《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股东同意手续的,应认定合同未生效。诉讼中,人民法院可以要求当事人在一定期限内征求其他股东的意见,期限届满后其他股东不作相反意思表示的,视为同意转让,可认定合同**。该期限内有其他股东表示以同等条件购买股权的,应认定合同无效,受让人只能要求出让人赔偿损失。
经转让股权的股东单独书面征求意见,公司半数以上股东同意转让股权的;应视为已办理《公司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股东同意手续,但章程有特别规定的除外。
其他股东不同意转让,又不购买的,应认定为同意股东转让股权。虽同意购买股权,但是所给予的购买条件劣于股东欲转让的第三人的,应视为不同意购买。
其他股东未能行使优先购买权的,可以申请撤销合同。但其他股东追认转让合同,或者所转让的股权已经登记到受让人名下且受让人已实际行使股东权利的,股权转让合同**。
(二)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的处理
63、股权转让合同无效的情况下,应依据合同无效的一般原则处理。转让期间受让人已实际行使股东共益权的,一般不应否定其权利行使的效力。
七、关于股东权纠纷案件的审理
(一)公司盈余分配权纠纷案件。
64、原告要求公司给付利润应具备如下条件:
(1)原告具备股东资格。
(2)公司依法有可供分配的利润。
(3)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已得到股东(大)会的批准。
(4)公司拒绝支付股利或未按已获得批准的利润分配方案支付股利。
(二)股东知情权纠纷案件
65、股东因知情权受到侵犯而起诉的,如股东的主张成立,可判决公司向股东提供有关报告或表格供股东查阅。
66、股份有限公司股东有权查阅的范围包括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资产负债表、损益表、财务状况变动表、财务情况说明书、利润分配表、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告出具的审验报告及监事会的检查报告。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除有权查阅前款规定所列材料外,还可以查阅董事会决议、公司帐薄及相关原始凭证。但股东出于损害公司利益的不正当目的的除外。 ’
67、遇有重大、紧急事由,股东向法院申请对公司的帐簿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法院应予准许。
68、公司章程或股东之间关于股东不得查阅公司文件的约定无效。
69、公司无上述第10条所列文件或文件严重短缺致使查阅无意义的,裁定驳回起诉,将有关材料移送公安机关处理。
70、未出资的股东行使知情权的,不予支持。
(三)股东(大)会召集权纠纷
71、股东请求公司董事会召集定期股东会、股东大会年会或临时会议的,应当符合《公司法》第四十二条、四十三条、一百零四条或一百零五条的规定。
72、原告的诉讼请求成立的,人民法院应判决公司董事会在规定的期限内召集股东(大)会,公司董事会拒不召集的,由原告召集股东(大)会,主持人由原告推举的股东担任,召集费用由公司负担。
(四)股东代表诉讼
73、代表公司提起诉讼的股东在公司注册资本中所占比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的出资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3%;股份有限公司股东的股份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1%、且持有股份时间不得少于六个月。股东对其成为公司股东之前的他人侵害公司的行为,不能提起股东代表诉讼。
提起代表诉讼的股东在诉讼中丧失股东资格的,法院应裁定终结诉讼。控制公司的董事或者其它原因恶意促使该起诉股东丧失股东资格的除外。
74、股东代表公司利益提起诉讼前,应当将诉讼事项告知公司并请求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代表公司提起诉讼。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拒绝或者在合理期限内不提起诉讼的,股东可以代表公司利益提起诉讼。
75、对提请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代表公司提起诉讼可能超过诉讼时效的,股东可以直接代表公司利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76、股东代表诉讼的**次开庭审理之前,如果有其他股东要求作为原告参加股东代表诉讼,应予准许。
77、当事人在诉讼中提出调解的,若经查实该调解方案损害股东利益或公司利益的,人民法院应不予确认。
78、人民法院支持股东代表诉讼请求的,应当将诉讼请求利益判归公司,诉讼费用由被告方负担,因诉讼发生的其他合理的费用如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由公司负担;人民法院不支持股东诉讼请求的,与诉讼相关费用均由提起诉讼的股东负担;部分支持的,按比例确定上述费用的负担。
八、关于公司董事、经理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民事责任
79、公司董事、经理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应认定为违反竞业禁止义务:
(1)以自己的名义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同的经营活动;
(2)为他人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同的经营活动;
(3)担任与公司业务相同的其他企业的合伙人;
(4)侵占他人提供给公司的商业机会;
(5)利用公司为自己创造商业机会的;
(6)利用公司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专有技术、商业秘密为自己或者自己兼任董事、经理的企业谋取利益;
(7)其他违反竞业禁止义务的行为。
80、对公司董事、经理从事竞业禁止行为所获得的收益,公司可以行使归入权。所获收益是指董事、经理已经取得或约定取得的收益。
81、竞业禁止不适用于公司股东、监事。
九、关于公司清算及相关民事责任的承担
82、公司解散的,应当成立清算组进行清算。未成立清算组的,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是清算主体;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是清算主体。
83、公司清算期间,可以自己名义或清算组名义从事清算范围内的活动。
第三人与清算中的公司发生清算范围以外的民事行为无效,善意第三人除外。
84、公司主动解散后未成立清算组的,债权人以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可将公司清算主体作为共同被告,并判令清算主体以清理所得偿还公司债务。
85、公司在被吊销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决定未生效期间所签订的合同仍然**。
86、公司被吊销营业执照后,债权人以公司为被告提起诉讼的,应将公司清算主体作为共同被告,并判令公司清算主体对公司资产进行清理并以清理所得清偿债务。
87、公司清算主体未在判决确定的期限内履行清算责任,或者在公司解散后长期不履行清算义务,致使公司财产流失、贬值或无法清算的,应根据其过错对公司债权人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清算组成员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给公司或者债权人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88,公司清算主体不适当履行清算义务,致使公司债权人因无法申报债权而未能实现其债权的,应当对公司债权人承担相应的过错赔偿责任。
89、清算主体未对公司债权债务进行清算,即以公司对外无债权债务等理由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公司注销登记的,或者公司清算主体在办理公司注销登记时向公司登记机关承诺公司债权债务已经清算完毕,有关公司未清算的债务均由其承担清偿责任的;应由该清算主体就公司债务向债权人承担清偿责任。